许牧师

义人的舌如上选的银子;

恶人的心所值无几。

(箴言 1020

哈佛大學有一个最長久的研究项目,题目是《什么造就美好人生?What makes a good life?》,几代 学者75 年追踪了 700多 位不同背景和工作的男士生活, 从他们的幼年到老年, 一直追踪。几年前在网上给出10几分钟的视频,汇报研究结论。结果极其火爆,翻译成了45种语言,有6000多万人看,视频总结这75年的研究只有一句话:

这项研究再一次的证实与人相处非常重要!

但是这项研究没有说怎样才让我们才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才是我们头疼的问题

耶稣知道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不完美的罪人,知道很多时候我们不知怎么面对这个混乱的世界和混乱的人心,他知道我们的难处,今天耶稣登山宝训的教导,帮助我们属天国的子民怎样与人相处。第一耶稣告诉我们,

1不要论断

我们来试想一个场景,在一辆公交车上,一个年轻的女孩端坐于座位上,而她的身旁站着一位摇摇晃晃的老大爷,女孩却跟没看见似的。全公交车的人都对这个女孩怒目而视,说来也巧,公交车上正好有一位实习记者,把这个过程用手机全部记录了下来,并交给了电视台的新闻主播。主播在电视台上作为热点播出,此事迅速引发网络热议,网民群情激奋,并开始大规模人肉搜索女孩。键盘侠铺天盖地的攻击谩骂开始喷向这个女孩,最终导致女孩承受不住巨大的舆论压力,自杀身亡。

从女孩遗书中,公众才得知,在搭乘公交车之前,她刚刚从医院体检出来,得知了自己患上晚期癌症。她在bus上正处于震惊悲痛、精神恍惚。而并非是故意不给老人让座。故事还没有结束,随着女孩的逝去,公众追悔莫及,开始调转枪头,斥责媒体人的无良与不负责任,相关媒体人各种“劣迹”开始被挖,生活一片凌乱,她们开始承受女孩承受过的那种道德谴责…..

这是陈凯歌电影《搜索》的情节。虽是电影,却有现实性。我们人生来有限,有罪,我们被一些零碎的、片段的、局部的事实所包围,我们总是靠着这些并不完整的信息,又以为自己公正,轻易的下结论。这个时候,道德评价本身反而就变成了杀人的凶手。所以耶稣说

7:1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 2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

和合本修订版的免得你们被论断翻译成免得你们被审判比较贴近耶稣的意思

“论断”一词,原文带有审判定罪的意思。审判定罪是执法者的特权。所以主耶稣说“不要论断”,就是在告诉我们不要凌驾于他人之上审判。

我们不要随便论断人,免得我们被神审判。2因为我们怎样评断别人,也必怎样被神审判,我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神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我们。我们不要做審判官,來定他人的罪。审判定罪,最终的權限是屬於神的。

你们不要论断人,

很多人,也有基督徒很喜欢这句经文,我做什么事情,我讲什么话,你不要干涉我啊,你不要批评我啊,你批评我就是论断我。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我们发现与人相处真难,做基督徒更难了,明明不对,我要不要讲呢?

要讲,但是讲的时候要小心

所以耶稣继续说到

7:13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4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让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5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好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3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这节经文经常理解为:我们只是看到对方在某件事上言行不好,但是没有看到自己在同样的事上做的更加不好,就是百步笑50步,打仗时候自己后退100步,笑话逃跑那后退50步的。

这对, 所以我们不要轻易论断他人。但是等于看到对方犯罪不提醒,因为这段经文也说

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好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眼中有刺, 刺指一小片木屑或一莖草,在当时的社会文化用來比喻微小的東西。梁木是盖房子用的粗大的木头。这么粗大的木头在你的眼睛里,你会怎样?你根本什么都看不见,正如之前第6章耶稣讲到,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

耶稣用这样夸张的比喻提醒我们

如果我们看到他人眼中有一些小的“障碍物”迷了他的眼,导致他们看不见真理,应该要去帮助这个人;但帮助他以前、我们可能自己眼中还有更大的“障碍物”,使我们自己看不清楚真相,我们要先去掉自己眼中那更大的“障碍物”,我们自己才能看清真理,才能把真理正确的解释给弟兄。所以耶稣说: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好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要移去梁木,看的清楚, 然后用爱心说

2 去掉梁木 说诚实话

在说诚实话之前,要移走梁木,我们眼中至少有三种梁木:

1种梁木,就是我们的无知,我们不可能短时间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凭着我们的第一印象下结论, 上面《搜素》电影里的人彼此谩骂互喷,就是夸张的例子。去掉这条梁木,我们要求神给我们智慧和耐心,等一等,看看事情的背后原因,三思而后行。

2种梁木,是我们的心态,在指出他人的不足的时候,我们要审查自己的心态是不是出于自己的骄傲和自义,以为自己比其他人行得好、就理直气壮的指责别人。

我们所說的可能是千真萬的。但是可能出於骄傲而說出這些話來:並不是要造就人,不是荣耀神的名,只想在道德层面高抬自己。

我们要小心,事情我们做到了,做的好。不能成为指责他人的资本。如果自己每天读经,看到很少读经的弟兄姐妹,就说对方不属灵,这个要小心, 这个是论断。我们不能论断,不能命令,但是可以提醒。遇到很少读经的弟兄姐妹怎样提醒呢:凡事要造就人,内心要谦卑,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多用征询的语气,而不是直接命令,比如:“最近读经怎样啊,要不要我们一起每天读经,互相打卡啊。” 

还是比如老婆说老公:你就是不愿意干家务,今天一定要洗碗!

你就是不愿意干家务,这是论断,今天一定要洗碗,这是命令

我们可以说:“你可以帮忙洗个碗吗?

第种条梁木小心我们的血气,有的时候看到他人做的事情不对的时候,尤其是自己的家人,孩子,马上脾气就上来了:

你怎么又这样,说了多少次了?

我们凭着血气论断,自己的血气加怒气,成为眼中的梁木。

自私的、情感的、未经训练的,及不受管制的怒气,是犯罪的、无用的、及有伤害性的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

对方的错误让自己很生气时候,我们要小心自己的嘴,我的体会是先放一放,到第二天,自己的气消了,向神祷告后,心平气和的和对方当面讲,带着和气,让对方明白你是爱他,提醒他,要一起祷告,求神做工。有意思的是,很多时候,一天以后我的气消了以后,又自己觉得对方的事不算一个事了,没有必要小题大作。

不要论断人,我们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评价人,给人下结论。但是我们要分辨善恶和真假,不能对罪视而不见,

不要论断人并不是说不讲原则地用所谓的“爱”包容一切。 该说的时候要说,该提醒的时候要提醒。

所以耶稣强调我们与人相处要会判断。

3 要会判断

我们做人心里嘴上不能论断,但是做人我们心里要会判断。我们做生意请人要判断,看看这人是否合适这个职位, 我找工作也要判断这工作、这公司是否适合自己, 我们找男女朋友要判断,这是人生大事。我们更要用圣经的标准去判断这个世界的各式各样的新思想,新哲学。正如一位神学家说到:

“如果没有客观的真理标准,我们就只剩下感觉,印象和直觉,我们再也无法判断真假与好坏。如果所有人都是对的,那就是所有的人都是错的。如果每一种观点都具有同等的价值,就意味着没有一种观点有价值。-RC Sproul

所以耶稣接下来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讲判断的重要性

76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面前,恐怕它们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

圣物和珍珠代表天国的福音,狗和猪代表那些对天国的福音有敌意的人。真理、福音非常寶貴,不容許被踐踏。因此,對那些藐視真理,抗拒福音的人,我們無須在他們的身上浪費時間,免得福音受损。

使徒行传13章记载保罗和巴拿巴到了外邦人的地方安提阿传道,他们先到了当地的犹太会堂宣讲福音。过了一周后呢,当地犹太人又请他们到会堂讲福音,但是这次很多犹太人就满心嫉妒,辩驳保罗所说的话,并且毁谤他。

保罗和巴拿巴 看到这些犹太人根本不想用心听,反而是捣乱,他们要向狗弄脏圣物,猪咬碎珍珠一样,他们要诋毁福音,污蔑神的话, 保罗和巴拿巴做出准确的判断,于是放胆说:“神的道本应先传给你们;只因你们弃绝这道,断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们就转向外邦人。说过之后保罗和巴拿巴离开了他们。(使徒行传13:46

我们基督徒要会判断, 对有一些仇视福音的人,我们不要和他们面对面争论。不然他们会攻击福音,玷污神的名。还有比如我们也没有必要到一个无神论大会里面去讲福音,这些都需要我们要会判断。

耶稣用这个例子这样说并不是要阻止我们传福音,耶稣之前告诉我们要在这个世界做盐做光(太5:13-16)。耶稣说这话,是要叫我们有洞察力,判断力,鼓励我们寻找那些有心接受福音的人。

这节经文耶稣用一个传福音的例子来讲我们要有智慧的判断。不单单是传福音,任何事情我们我们都要有判断的心,要坚持真理,不能人云亦云。正如耶稣之前讲的,

太6:22眼睛是身体的灯。你的眼睛若明亮,全身就光明;23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

问题是,我们常常在黑暗里,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被什么样的梁木挡住了眼睛,还有我们与人相处不知道怎样判断,搞不清楚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怎么办呢?

要认识人必须先认识神,我们仰望神的圣洁和智慧,就会了解人的污秽和诡诈。 

耶稣紧接着告诉我们, 我们想要了解人,想要学会判断,我们要

4依靠神

7「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 8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

这里耶稣强调我们要依靠神,向神求, 我们用祷告求神给我们智慧,用祷告亲近神,让他擦亮我们的眼睛,移走我们眼中的各种梁木。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

无论你在哪个层面靠近神,他都随时准备正面回应你。

祈求,寻找,叩门

假如父亲就在身边,孩子只要开口祈求,直接告诉父亲自己想要什么就好了。

假如父亲在屋里某个地方,孩子可以找到他,再向他要所需的东西。

假如孩子发现父亲的书房关着门,他就可以敲开门,得着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里的重点在于,不管你在哪里,什么时候,你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的时候,我们需要辨别的时候, 我们都要有依靠神的心。神把他的儿子都给了我们,他怎能不帮助我们呢?最关键的是,我们有没有谦卑的在神面前,求神带领呢?

最后, 关于怎样与人相处,耶稣总结到

712无论何事,你们想要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这句话被称为人处世的黄金定律。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这黄金定律

还记得那开始的哈佛大学75年的研究成果吗?

75年的研究给出与人相处的重要性,但是没有给出怎样与人相处

我们可以在这个视频后面加上这条黄金定律,作为解决方案吗?

可以,但是可以告诉你,加上也没有用,因为人如果把他当成人生哲理的一条,只是感动感慨一下,然后就忘了,道理都懂,但是靠头脑都做不到。

我们属于天国的子民靠着,看这条黄金定律的时候,还会留意后面的一句

712b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律法和先知 我们还想起了什么?

“不要以为我来是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而是要成全(马太福音 5:17)

死而复活的耶稣是那黎明的曙光,要成全这黄金定律,他的灵通过他的话,照亮在我们心上,打开我们冰冷的心,耶稣的光照亮我们的眼睛,让我们都仰望神,都带着谦卑怜悯和平的心,凡事先求神的国,和他的义,

我们可以彼此可以美好的相处,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

所以只有在耶稣里我们可以做到这条黄金定律

最关键的是,耶稣应许这从他而来人和人美好关系,不但给我们给我们今生的幸福和健康,不但给我们在地如在天的喜乐,更是这美好的喜乐可以一直带到那永远的天国,永远的和我们的神在一起。正如耶稣应许我们

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面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約翰福音4:14)

这美好的应许,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学再研究几百年,也不能给我们。但是靠着爱我们的耶稣,他爱我们,他应许我们,他现在带领我们彼此相爱,还会一直带领我们,给我们喜乐,直涌到永生。